【专栏文章】什么是病?——《大科技 百科新说》『无信仰者』专栏文章,请勿转载

《大科技 百科新说》『无信仰者』专栏文章,请勿转载
2014.09B
作者:逻辑引擎
编辑:波音

对于每一种特定的疾病,如何诊断、治疗、预防都是医学问题。我不是医学专家,无法给出任何有效的建议。要看病,请出门右转找医院。

但一般意义上“什么是病?”,并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取决于日常语言中“病”这个词汇约定俗成的含义。

很多人对病的理解完全来自于医学标准,医学上规定什么是病,那些状况就是病了。但医学上又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身体或心理状态是病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就不是很清楚了。虽然每个人都可以举出疾病的某些特征,例如疼痛、异常、感染等等,但这些的特征都不能准确地“病”这个概念。

例如,疼痛不一定被当做病,挨一巴掌也会疼痛,但这种疼痛通常不被当做是一种病态,因为我们几乎不用支付任何医疗费,时间就可以缓解疼痛。反而没有任何痛觉,才会被当做是一种病态,因为没有痛觉的人很容易受伤而不自知,这是人们所不希望出现的状态。

异常也不一定都是病态,比方说“心肺功能异常强大”、“抵抗力异常强大”等等,甚至还有极少数人完全不受艾滋病毒的侵害,这些异常情况都不会被当做病态,因为几乎没有人会试图预防或改变这种状态。

感染寄生生物也有例外,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许多细菌被认为是有益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拥有这些细菌,不会被当做是病态。而现代生物学甚至推测,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包括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能最初是真核生物的单细胞共同祖先体内寄生的细菌。经过长期演化,细菌跟宿主真核细胞的关系早已从寄生变成了共生。而宿主细胞对线粒体的依赖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根本无法离开线粒体而独立存活。这就是线粒体起源的内共生学说。

所以上述这些特征很难用于澄清什么是病。事实上,一种身体或心理状态能够被称为病,一个必要条件是,这种身心状态是人们所不希望获得的,要么是当事人自己不希望,要么是他身边的人不希望。如果某种身心状态是人们普遍不希望获得的,那么对这种状态的预防或改变,就会成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服务就是有利可图的。
于是,医学界会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而将这种身心状态定义为——疾病,并寻找相应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技术手段。

对于身体上的疾病,一般都是当事人自己所不想要的某种生理状态,而不是他身边的人所不想要的某种生理状态。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方说某些人天生不受某种病毒的侵害,却有可能携带病毒传染给其他人,这种情况下,医学上会说他是该病的携带者,就算他自己并不介意携带这种病毒,携带病毒的状态也会被当做是一种病态。如果这种病毒对于多数其他人极度危险,医生甚至还会为了保护其他人而限制这个携带者的自由行动。

而对于心理上的疾病,有些心理状态是当事人本人所不想要的,也有许多是当事人觉得无所谓而身边的人不能接受的,比方说那些因心理问题而生活不能自理必须靠别人照顾赡养的人,或者因心理问题而倾向于攻击别人的人。即便这些人自己完全不觉得自己的状态有什么不好,甚至自己还感觉相当良好,他们也会因为给别人带来麻烦而被当做是心理上的病人。

总之,病是人们所普遍不希望获得的那些生理或心理状态,人们愿意为了预防或改变这种状态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对于这样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医学上才会称其为病,并为其确定诊断标准,寻找预防或治疗的手段。

这是之前我在微博上的讨论:
http://weibo.com/1847715921/yaDuIlMGh

抬杠专业户是怎样炼成的~~

不知多少次,有人跟我说,不要浪费那么多时间跟别人辩论,尤其是跟那些脑残,这纯属浪费时间。甚至还有人认为我老是跟别人辩论表明我脑子有病。

有些人不知道别人的目标是什么,却喜欢按照自己的偏好臆测别人的目标,然后断言在该目标之下,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他不知道别人的目标根本不是他所臆想的。这种人正如那些凭臆测断定路边压根不想过马路的老太太一定想过马路于是拼命扶老太太过马路的蠢货一样2。

也有人在担心我的前途,认为我这是不务正业。没错,按照某些人的标准我就是不务正业,只要我能确保自己衣食无忧,我就是要不务别人的『正业』,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丝毫不介意公开我没完没了跟人辩论的动机:

  1. 我特别想了解满脑子浆糊的人想问题的方式,尤其是当他们被逼到死胡同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有时候甚至超过了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的问题。我之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是因为即便你有一个无懈可击的想法,如果你不清楚各种各样的脑残逻辑,就很可能把这个想法表达成一段很容易引起广泛误解的文字。虽然无论你怎样表达,都会引起某些人的误解,几乎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没有误解,但对脑残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了解越是透彻,就越能减少潜在的误解。
  2. 许多人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明知对方讲歪理,逻辑上却无法驳斥,只好牢骚说对方是不可救药的偏执狂。实际上,只要对方仍然在讲逻辑,那么你认为对方讲歪理却无法驳斥仅说明你先前接受那个你自认为是『正理』的原因跟对方一样歪,于是一旦对方跟你出发点相同却得出相反结论,你就无法驳斥,只好抱怨对方讲歪理。我一旦遇此情况就能迅速发现自己之前歪在哪里,而且我有极其强烈的愿望纠正自己之前『歪』的地方。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我跟别人讨论问题经常毫无预设假定,经常直接利用对方的假定导出对方所反对的结论,以至于经常被那些不知所措的人抱怨我在讲歪理,或者给我扣上『抬杠』的帽子,甚至称呼我为『抬杠专业户』,简称『杠专』。对于这个绰号,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对于我这些偏好目标而言,花大量的时间跟人辩论,甚至是跟脑残辩论,完全不是浪费时间。论坛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最为物美价廉的训练场。我这样做已经不下十年,而我从中的收获绝不仅仅是『胜利的快感』。不能说我完全没有好胜心,但这绝不是我的主要追求。在这十几年之中,我逐渐建立了不需要基于任何信仰和价值观偏见的思维方式(多年前我曾经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识别各种忽悠的速度越来越快,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技能也越来越流畅(虽然可能完全谈不上具有文学意义上的美感,但我并不需要这种美感)……最初我经常在跟人辩论的过程中发现发现自己的致命问题,但后来就越来越少。跟那些以追求胜利为目标的圣斗士不同,哪怕我只是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只要对方指出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承认,通过耍赖获得的胜利对我而言没有任何快感。而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别人几乎注意不到你曾经认错,却由于你在辩论中几乎总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认定你是一个极度的好斗分子,甚至以为你从不认错,只要跟你辩论你就非要争胜不可,并不了解你之所以能几乎总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原因。